“3歲男童被門繩吊掛”,家長應如何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?

2021年1月24日,@河南都市頻道在其抖音號發布了一則短視頻,海南3歲男童踩空圓桶,不慎被拴門繩勒脖吊掛。
據了解,該男童不慎被吊掛后掙扎了一分多鐘無人察覺,雙腳懸空、不斷掙扎,后被其姐姐發現并救下。
兒童安全一直是眾多家庭的難題,除了家庭應配備安全防護用具外,家長也應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,安全教育問題實際上就是生命意識的教育,千般呵護,萬般照顧,不如教會孩子自我保護。
那么家長如何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呢?
1:設限
給孩子設限,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是養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。設限的主要場景包括:危及安全、妨礙他人、兼顧家庭其他成員需求時,切記不要濫用,而且還要根據不同成長階段寶寶的能力和需求改變設限方式。
“如何設限?”
家長的本能反應:比如一些膽子大的孩子嘗試觸碰電器開關時,家長自然表現出的驚嚇反應會讓孩子明白危險。
溫和而堅定的設限,家長不要帶有情緒;
保持規則的一致性:設限規則的建立好了也要經常維護,因為孩子會偶爾對規則挑戰,這時規則設立者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,讓孩子認為規則是堅固的、自己被持續保護著。
2:場景重復
孩子行為模式的習慣養成靠的是不斷的重復,安全教育也是一樣。
父母可以通過講道理、看繪本、重復場景的演練不斷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。
3:環境保護
寫在市面上有各種兒童安全防護產品,適當的使用無可厚非,但還是不要完全依賴。
4:孩子的自我保護
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反應,父母不要太過度的保護孩子。適當的選擇一些挑戰讓孩子面對,比如鉆桌底,讓孩子自己想出嘗試的辦法。
via知乎(豬豬-路易媽媽)
除了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識,也需要從自救技能學習、隱患排查、逃生演練等多方面進行教育。
針對兒童而言,普通日常生活中的創傷自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
從年齡段劃分來看,孩子各階段應該掌握的創傷自救技能:
學齡前兒童:急救技能中的簡單止血方法應該是比較容易掌握的。
小學階段:應能夠熟悉并掌握急救技能中的止血包扎和固定能力。
再大一些的青少年:應該能夠完成所有創傷救護的基礎技能以及心肺復蘇和氣道梗阻。
在災害自救方面,學齡前兒童應該學會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自救方法,雖然兒童年齡小,心智尚未成熟,但是他們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。
除了創傷自救技能之外,兒童也應當參與學習一些消除災害隱患的行動。
這就需要要求家長定期和兒童們一起做家庭應急演練,可以通過制作一個立體的、直觀的家庭房間分布圖或者模型(繪制平面地圖或者用已經印制好的圖片示意也可以),讓孩子們來挑選出家庭里面那些有存在危險隱患的擺設或者地方,判斷危險源是否安全可控,如果不可控如何進行應急處置。
兒童也可以和家長一起,模擬在發生火災或者地震等情況時候的逃生,或者學習利用專業的應急包來進行災害自救和避險逃生。家庭開展這樣的演練活動,既能夠幫助兒童提升應對災害的能力,也是家庭自我檢查和確認安全水平的好機會。
素材來源:
知乎(豬豬-路易媽媽)
知乎(海貓呂忠洪 )